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變態心理學
Abnormal Psychology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理學院  心理學系  
授課教師
林耀盛 
課號
Psy3005 
課程識別碼
207 383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北館視聽 
備註
與張素凰、花茂棽、趙儀珊合授
總人數上限:12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課程設計,將透過不同的典範(心理動力、行為認知、人文現象和整合模式等),探索心理疾病認識論和偏態行為後設的複雜議題,引發學生對心智現象的思考、討論與表述。
2.瞭解所謂的心智功能違常、精神病、性格、兒童、成人,以及老年發展障礙之心理病理學、心理衡鑑學、心理治療學的互為關係。
 

課程目標
1.本課程重視變態心理學研究成果與議題趨勢,尤其從2013年起,邁入DSM-5的時代。如今,十年已過,是否已是診斷典範,值得思考。對於精神病的理解,臨床上普遍觀察到患者往往採用多重解釋模型來意義化或因應其疾病經驗,且不同模型間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而這些矛盾並非其首要考量,對其而言,更著重於得以解除症狀的實用或啟發性(heuristic)價值,而非理性邏輯上的一致性。期待同學透過此課程,不但能夠理解新知舊聞,更能表述所學習效果,同理他者,並學習將相關知能應用於日常生活。
2.透過基本心理疾病現象的診斷類別所涉及的病理、衡鑑到治療的多重徑路,增進對於自我瞭解與關切他人的能力,進而能深度同理差異他者,並培養未來升學或是就業的必備本質學能,尤其是人文關懷展現與多元文化識能提升,是處境知識的實踐。
 
課程要求
同學在上課第一週課後,請同學分成八組,並擇定一個小組長。由一位同學負責分配組別順序與分組報告主題。同學參與報告的四大主題是生活上易遭逢議題:(1)somatic symptom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2)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 (3)sexual dysfunctions, gender dysphoria, and paraphilic disorders, (4) eating disorders and obesity。組別一到四依序認領,組別五到八同樣依序認領。由於同一主題有兩組報告,請同學稍微協調內容,不要大量重複。注意:在該主題下,如何讓其他同學獲得核心知識是重點。每小組如同TED TALK,就是三十分鐘報告。這30分可以透過短講、剪輯影片、做動畫、拍片、演短劇等形式呈現。最後10分鐘討論與評量。請每組同學針對該主題,出兩題是非題與兩題四選一的選擇題,提出討論與說明。之後,將成為期末考試題的一部份。請審慎命題,共同參與學習。這佔分比重30%,是同組共享,請務必用心。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僅著重在考試成績,而是參與吸收的過程。既能吸收知識又能寓教於樂。畢竟不是所有同學都對臨床組有興趣,有興趣者也能習得核心知識,未來往專業發展。
此課程有系上老師共同參與講課,請針對張老師、張老師、趙老師與guest speaker的講課中,八次挑五次寫上課心得作業繳交,一次4分,5次繳交採計為20%平時成績。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Hooley, J. M., Nock, M. K., & Butcher, J. N (2021) Abnormal psychology (18th Edition).UK: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參考書目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